4600億元市值創歷史新高 京東的危急時刻過去了嗎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首次參與達沃斯論壇的劉強東在接受著名企業家大衛魯賓斯坦采訪時,半調侃的講了一句“現在(京東)股價太低了”。講完后,包括劉強東自己在內,現場所有人都笑了。
兩天之后,納斯達克上市的京東股價創出歷史新高,收盤時達到每股50.5美元,總市值約719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則接近4600億人民幣。這還不算已經剝離的目前京東金融,京東金融目前估值超過600億元。一年間,京東的股價翻了接近一倍,已經牢牢占據第四大中國互聯網企業的位置,遠遠甩開了追趕者,并不斷向第三名的百度發起沖擊。
京東歷史新高的股價從何而來
京東這一輪的股價上漲,除去之前不正常下跌后的補償回升之外,還來自兩個非常利好的消息。
一個就是物流未來的上市預期。京東最核心的競爭力來自物流,這也是它最被消費者認可的一個業務單元。在達沃斯,劉強東表示京東物流計劃三年內在中國大陸或香港進行IPO。在這之后,有媒體報道京東正在尋求融資來擴張物流業務,計劃將物流業務的15%股份出售給以騰訊為首的投資者,這一輪的融資后京東物流的估值將超過100億美元。
電商的競爭已經度過了線上輕資產的比拼,現在的競爭越來越“重”,對于基礎設施的較量越來越成為電商平臺競爭的焦點。無論是國外的亞馬遜,還是國內的阿里京東,都在不斷布局線下。而物流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電子商務歸根結底買賣的是商品,實物類的商品歸根結底要有倉庫來存儲,要有人員來配送。亞馬遜引以為豪的Prime會員,最大的賣點正是其最快“兩日達”的配送服務。而在這一方面,顯然京東的物流已經是世界領先的水平,早已實現“當日達”的京東配送服務,目前又在探索六小時、三小時甚至更短時間內的極速配送。而這背后,顯然是京東強大的供應鏈支撐能力在作保障。
股價上漲的另一利好消息來自京東的全球擴張策略。同樣是在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上,劉強東詳細闡述了京東海外業務拓展的目標——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商。“把全世界所有優質的產品都能夠帶到中國,把中國產品帶出去,從東南亞,再到中東,最后再到歐美。” 這是劉強東的戰略構想。
此外,早前也有消息說,京東計劃在今年年底前進軍美國市場,首先登陸華裔群體較多的西海岸洛杉磯等城市,利用自身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價格優勢打開市場,并可能依靠長期的合作伙伴沃爾瑪等公司提供的支持。同時,京東已經在印尼、泰國、越南都進行了業務布局,并計劃今年在整個東南亞市場將業務鋪開。
這還是京東最危急的時刻嗎
京東內部之前有一種聲音,說去年四季度以來幾乎是京東自創業之后最危急的時刻。
在第三季度財報發布后的分析師會議上,劉強東親自講出了目前京東遇到的困難——服裝品類的GMV陷入停滯。眾所周知,在家電3C和日用消費品領域,京東幾乎占據了各類線上線下排行的首位,但是由于這些品類的毛利率相對較低,加上京東一貫對于基礎設施的重投入,市場一直對京東的盈利前景表示擔憂。
這種情況反映在股價上,就是京東相比它的競爭對手阿里巴巴來說,漲得并不夠快。作為比較,阿里去年一年間市值翻了一倍多,一度甚至接近了電商巨頭亞馬遜的市值。而京東的股價則在三季度財報發布之后,一度陷入了徘徊不前的局面。
但是,劉強東也表示,最近的幾個季度雖然服裝品類的整個GMV沒有增長,但其他女性品類都是加速增長的,說明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消費者在京東進行消費和購物。換句話說,雖然高毛利率的服裝品類受其他因素影響沒有達到預想的增長,但是整個平臺向年輕、時尚發力的趨勢,正在吸引更多的女性群體關注京東,這對于京東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雙11京東又創下1200多億的下單金額,終于將這個最重要的電商購物節從阿里的獨角戲,變成了雙雄會。
最近兩個月,京東在服裝領域頻頻發力,先是聯合騰訊入股唯品會;之后又與美麗說和蘑菇街的母公司美麗聯合集團成立合資公司,運營一個全新的電商服務平臺。這些動作,一方面極大的提振了資本市場對于京東開拓新領域和新用戶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讓京東的合作伙伴進一步擴大和深化,一個隱形的生態聯盟正在慢慢形成。
或許京東最危急的時刻還沒過去,但至少事情逐漸向好的方面在發展。
下一個目標千億市值
雖然服飾類業務增長依然面臨壓力,在美國和全球市場上也勢必會遇到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等競爭對手的潛在威脅,但京東的這幾項業務布局還是給了市場更多的信心。
一方面,京東對于商品品質的一貫高要求,在美國等高端市場上更加容易貼近消費者;另一方面,成熟的業務運作模式和對于中國市場的巨大影響力,讓京東在海外尋求合作伙伴的時候變得更加容易。
商業是逐利的,京東的全球業務是雙向驅動的模式,“買進來”和“賣出去”對于京東自己和國外的合作伙伴都是利好。在全球政治經濟陷入到“分化”擔憂的情緒中時,一個能互聯互通、相互協作的業務模式顯然更加受到市場的青睞。此外,最近幾年,京東越來越傾向打造一個業務的“盟國”而非“帝國”,這讓它在開展投資和合作的時候,能夠更加靈活的發揮各方的特長,以“互有進退”的方式,達成商業互信。
排名前四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雖然各有特長,但互相之間業務碰撞和摩擦的地方越來越多,這也是由于互聯網的“贏家通吃”特點,讓小公司越來越容易被收購,大公司的業務單元越來越趨同。但是有一點非常明確,就是各家引以為豪的核心業務都將被各自的決策層牢牢把控。
因此,從成長性上來說,在保證核心業務不受攻擊的情況下,誰能夠越早的在其他業務領域形成新的增長甚至打造成雙元、多元的核心業務模式,誰就越能獲得發展先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京東在電商、技術、金融、物流上的業務布局顯然也有著非常扎實的基礎,并且重資產和輕模式的搭配也越來越合理。
從上市到如今站上700億美元市值,京東花了兩年半的時間。但就像我們剛剛提到的一樣,隨著“贏家通吃”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未來京東達到千億美元市值的時刻,可能會比所有人預計的都要來的更早一些。